出版业如何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化-nba直播小9直播

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出版业如何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化

发布时间:2009-06-18 作者: 来源:南方报 阅读量:5380
 

    近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底前,中央各部门各单位148家经营性出版社将全部转制为企业,其所属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等经营性出版单位一并转为企业。中国出版业的困局,人所共诟,因为它不仅制约了文化的正常发展,也使文化经济滞后不前。在经济危机之时,通过对出版政策的放开,使民营资本与其它行业资本进入出版发行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而在此之前的几年里,出版行业既在市场化同时又在“集团名号化”。市场化就是让图书出版服从市场需要,而不是文化计划或国家的文化需要,出版业不再按事业单位编制来运作,将出版下放给市场,是经济发展逼出来的,因为更多的人需要“养活”,而现有的出版机制,却无法使所有从业者都活得滋润。出版社集团名号化。不是真正地做出版集团,也不是市场原则,而是安置干部。将一些上级部门的干部安排到出版集团,使出版社之上多出一个行政管理单元,然后让这个单元来应对图书市场,这样的改制其结果可想而知。政治人才有政治人才的作用,他们可以向上级要政策、要大项目,但除了个别人外,他们的市场运作能力又是有限的,毕竟,对于市场操作来说,只有市场才是培养人才、培养高端管理人才的摇篮。其实,按照真正的市场规则,出版社应该逐步化解为小工作室,让小工作室来选题与决定出版,而小工作室则是在自愿优化组合下成立,出版社或出版集团根据他们的业绩与选题来进行投资,而各出版社的出版工作室则可以与社会私营出版工作室形成某种联合。

  书号资源向社会放开,是出版改革的真正落实,没有书号资源的开放,就没有图书出版业的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的出版业。现在的书号顾虑是图书的内容,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样书申报书号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社会上的图书工作室申报书号时,可以先提交样书,然后放号出版。在现有的网络强势信息发布面前,纸质出版的意识形态风险已大大降低,现在的出版敏感是因为出版业的限制形成的。因为出版资源被垄断,造成某种“正式出版”的感觉,似乎正式出版就是被政府认同,被政府认同就得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不一致则会造成社会观念混乱。这种逻辑是出版限制政策导致的,如果出版资源放开,与网络发布信息一样具有市场原则与普众性,它的敏感度自然就会大大降低,出版业的市场化因此才会真正形成。

  书号必然通过正规出版社,这是用全社会的文化资源来养活出版社,出版社成为出版限制的代管者与获益者。结果,真正的经营者因此不能做大做强,而非经营者却可以坐收渔利。这是对市场原则的最大嘲讽。

  民营出版业应该有自己的联合组织,或出版同盟,通过出版行业组织与出版同盟,每年获得书号资源,出版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监管方式对其编辑流程进行动态的管理,最终使其与国有出版社形成平等待遇,形成竞争的格局。只有公开公平的竞争,才能真正激活中国文化出版业的创造精神与能量。

  在市场原则之下,国家新闻出版署应对纯学术类出版物进行特别管理,高校与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学术课题申报,获得书号资源,使学术出版免受出版社盘剥。新出版条件制定之时,在激发市场活力之时,不能忽略文化学术出版的公益领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