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荐:初中组(3):追星,朝花夕拾,湘行散记-nba直播小9直播

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图书推荐:初中组(3):追星,朝花夕拾,湘行散记

发布时间:2019-07-04 作者: 来源:湖北省新华书店 阅读量:5763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图书推荐

全书以天文学发展为主线,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古今中外大量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把描述对象从星星本身扩展到人类“追星”的历程,将几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融为一体,带领读者多方位地领略科学之美。作品出版后荣获多种重要奖项。

阅读要点

这本书获奖无数,是实至名归!《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卞毓麟老师的代表作。全书以天文学发展为主线,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古今中外大量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把描述对象从星星本身扩展到人类“追星”的历程,将几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融为一体,读者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领略科学艺术之美。

作者介绍

卞毓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顾问,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等。著译科普图书30余种,发表科普和科学文化类文章约700篇。作品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一书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入选教育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书目,《拥抱群星:与青少年一同走进天文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大众科学奖、中国天文学会九十周年天文学突出贡献奖等表彰奖励。

精彩原文

一个大胆的预言

1679年,哈雷到但泽拜访年事已高的赫维留斯,第二年又到法国同巴黎天文台的主持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观测家之一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一起观测了1680年的大彗星。这对他日后与彗星结下不解之缘无疑有着直接的影响。

1684年,哈雷初访正在剑桥的牛顿(isaac newton)。当时,牛顿已经把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行星和月球的运动,并且取得完全的成功。可是,彗星在天空中如何运动却依然是个谜,它们似乎出没无常,这一直使天文学家们困惑不已。哈雷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在牛顿帮助下,编纂了大量彗星的观测记录,并全力以赴地投身于计算彗星运行的轨道。

1703年,哈雷被任命为牛津大学的几何学教授。1705年,他出版了《彗星天文学概要》一书,书中说明了从1337年到1698年间人们观测到的24颗彗星运行的抛物线轨道。长期跟浩瀚的数据打交道的经验,使哈雷获得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高超本领。他发现,曾于1531年、1607年先后出现的两颗大彗星,和他本人亲眼所见的1682年大彗星具有极其相似的运行轨道,而它们出现的时间则大约相隔七十五六年。于是哈雷猜想,它们实际上可能是同一颗彗星,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是抛物线,而是一个拉得很长的椭圆。只有当它离地球相当近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它;而在我们看不见它的间歇期内,它一定会跑到比当时所知的最远行星——土星更远的地方去。

哈雷大胆地预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作这样的预言:这颗特大彗星将于1758年前后再度光临!哈雷本人要是能活到那一天的话,他就该有102岁了。不过事实上他只活了86岁,因而未能目击这颗彗星又一次回归。

最努力地准备观测那次彗星回归的天文学家是法国的梅西叶(charles messier),整个1758年他都在用望远镜观天,指望成为目睹这颗彗星回归的第一人,但结果却劳而无功。这份光荣最后落到了一位名叫帕利兹(palitzsch)的德国人身上,他是德累斯顿附近的农民,也是一位目力敏锐的业余天文爱好者。1758年12月25日圣诞节晚上,他用一架焦距约2.4米的望远镜,首先看见了这颗彗星。梅西叶则直到1759年1月21日才初次见到它。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图书推荐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品记述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性格志趣,抒发了对昔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还收录了《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等杂文名篇,以让青少年读者领会鲁迅的丰富与深刻。

阅读要点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从小学开始断断续续读到先生的文章,一些篇目早已烂熟于心。十几篇散文,借鲁迅先生之笔,既可以从孩童澄澈的视角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从在外求学的青年的眼睛中,看到责任和担当。看先生温柔的叙述和辛辣的讽刺,听一个人讲故事,把过去的事情捡拾。合上书本,仿佛听到一声遥远的告别:“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

作者介绍

精彩原文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它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图书推荐

《湘行散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经典,书写了一个纯美的湘西世界。作者文笔自然动人,绘出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在灵动自然的山水中再现一份难言的美好。书中也呈现了作家对生命、对社会的真诚思考,带给读者一份深沉的思索。

阅读要点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句话是对《湘行散记》最好的概括。这本书里一半是情,一半是景,无一不是感人的。湘西的风物人情、灵山秀水,像一幅画,把一个世外桃源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入围1988年诺尔贝尔文学奖最终五人名单,因去世未获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精彩原文

1934年年初,因母亲病危,离开湘西已十几年的沈从文第一次踏上回乡的路。从北平经长沙到桃源后,沈从文雇了一只小船沿着沅水逆流而上,大约六天后到沅陵,又在船上度过五天才抵达老家凤凰。为了排遣船上的寂寞,沈从文写下大量给新婚夫人张兆和的书信,讲述水上所见所感。《湘行散记》即是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我们从这本书中也因此集中看到沈从文对于故乡河流的书写。

沈从文在一封信中这样向张兆和(沈从文称为“三三”)描写故乡的河流: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的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对“水”的凝视使沈从文忽然发现心灵被一种爱充满,这种爱进而泛化到对世界和人类上面。故乡的河水因此启发了沈从文的博爱,而有博大之爱的人往往是如沈从文所说“软弱得很”的。同时也正像孔夫子说,“智者乐水”,河水也让沈从文“彻悟”,从中获得的是智慧。

而“水”带给沈从文最多的,是创作灵感。在《我的写作和水的关系》一文中,沈从文这样谈到故乡的河流:

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

网站地图